日前,錢大媽旗下無人柜項目“菜吧”已經在深圳、廣州兩地開出近百家網點,并且開放了加盟。據了解,“菜吧”是一種小巧的自助售貨柜,可以安裝在小區內部和門口,相較于通常所見的門店,它的售賣地點更加靈活,而且租金比門店要低不少。
錢大媽“菜吧”的所有商品到晚上七點以后就會啟動自動打折程序、當日出清所有商品,借助RFID、電子價簽、人臉識別、移動支付等技術手段實現24小時無人值守。
錢大媽“菜吧”以滿足消費者一日三餐為主要目的,銷售的商品主要包含蔬菜、水果、肉類、水產、牛奶、面包等常見的生鮮品類。
“菜吧”以高流轉率作為盈利點,一方面是要有準確的購買需求預測,進而進行精準的進銷存把控,二是要進行有效的及時促銷和定時清貨。這方面的需求與RFID等信息化技術手段的契合度非常高。
回首2017年前后,無人貨架/貨柜備受到業界高度關注,并且受到資本的熱捧,但并未探索出一個有效的盈利模式,因此冷寂了不少。不過,業內對于無人零售的嘗試一直在進行,不應該斷然否定無人零售的未來。
事實上,無人零售并非一個多么新鮮的概念,只是隨著技術的演進萌生出新的形態。
早期的無人零售共有三種主要形態:最常見的是以飲料、零食為主的自動販賣機,這類市場較為穩定,也是三種形態中最普遍的一種;第二種則是針對辦公場景的無人貨架,這種形式最為簡單;第三種則是無人超市或商店,這類商店依靠機器視覺和商品RFID系統來完成購物過程,是三者中技術更為先進的方式。
根據《第三只眼看零售》獲得的數據顯示,錢大媽經營較好的“菜吧”晚上7點打折前的客流大約在150人左右,月均銷售額15-21萬之間,整體表現還是頗為亮眼的。
總體來說,無人零售存在的場景合理性是沒有問題的,與之相關的探索也都是有意義的。至于錢大媽這個模式是否真的能夠,還有待更長時間來檢驗。
請繼續瀏覽相關產品與解決方案,或點擊右邊下載: RFID讀寫器和應用方案PDF電子版彩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