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地處津濱發展主軸的天津市東麗區,隨著五輛裝載著樁基檢測儀器的運輸車駛入工程現場,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供應鏈服務智慧園區三號、五號庫開啟樁基檢測工作,標志著該項目樁基施工作業全面完成。到2022年底,將建成一座集物資倉儲、檢測、配送、評標為一體的供應鏈服務智慧園區,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天津將打造出一條電力物資綠色現代智慧供應鏈。
從“半自動化”到“智慧供應”
自動堆垛機在一排排高貨架間來回穿梭,AGV自動引導運輸車在預設好的軌道上劃出完美軌跡……這是國網天津電力東麗中心庫內的一道“風景線”。
據悉,東麗中心庫是國家電網公司最早一批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省公司級中心倉庫,也是目前華北地區規模最大、自動化水平最高、應用效果最好的電力物資倉庫。
為使這道“風景線”更智能、更先進、更高效,國網天津電力深度優化智能倉儲策略、合理利用立體庫布局,提高倉儲作業效率,打造一流省級倉儲體系。在建設中的供應鏈服務智慧園區,將運用智能裝卸機器人、自動封樣手臂、四向穿梭車、無人精準行吊等自動化設備,實現倉儲、檢測、配送全流程“無人化”;通過數字孿生技術、AR眼鏡技術,實現園區業務“可視化”;運用超高頻RFID射頻識別與圖像識別技術相結合,實現遠程盤點“自動化”。
相較于以前的半自動化倉儲配送模式,國網天津電力將創新應用大數據、UWB定位、邊緣計算等技術,實現裝車策略AI分析,配送車輛柔性調度、園區內部車輛指引、配送路線自動優化。在倉庫內,采用載重3噸的智能裝卸機器人,實現多種電力設備從車板至庫前輸送區自動搬運,從而提高倉儲裝備運力效益,實現倉儲作業“無人化”。同時,所有AGV設備預留5G模塊,為5G技術在智慧園區落地提供了硬件保障。
“我們的供應鏈服務智慧園區建設規劃遵循‘最大利用空間’‘最短動線’‘最小搬運次數’三個基本原則,最大程度提高整個園區空間利用率和生產效率。項目建成后,按每天8小時計算,可達到單日300托物資出入庫的效率,在電力行業處于領先水平。”供應鏈服務智慧園區業主項目部項目經理東純海介紹。
從“綠色建筑”到“低碳生態”
供應鏈服務智慧園區項目包括五座倉庫、兩座罩棚、一座辦公樓,總建筑面積約26273平方米。國網天津電力將視線鎖定建設綠色低碳的現代化智慧供應鏈,以“節用控儲產”為實施路徑,利用光伏儲能、綜合能源、節能建筑、UWB定位等能效、智能技術,實現高效節約、按需用電、智能控能、靈活儲能、高效產能,打造多能互補、用能低耗、綠色低碳的現代化智慧供應鏈產業園區。
“為帶動供應鏈上下游業務低碳化,我們由原先綜合統籌物資報價、技術參數等因素的采購策略,更新為綠色環保采購,攜手招標方完善節能新產品、新技術采購標準,面向供應商優選小型化、智能化、節能型電網設備。同時在運輸環節,整合運力資源,做好車輛運行調配,壓降車輛空載率,降低物流碳排放,提高電網綠色化水平。”國網天津物資公司供應鏈運營中心負責人李述合說。
該園區建成后,應用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預計每年可節約標準煤38.94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5.43噸,減少碳粉塵排放26.48噸。
從“異地檢測”到“檢儲協同”
5月14日,為開展電纜附件專項巡檢,國網天津物資公司工作人員組織項目單位和電科院檢測人員專程前往長園電力技術有限公司,采用隨機抽檢方式,對110千伏電纜附件設計結構、原材料組部件、工藝控制、儲存環境、包裝運輸等進行實地檢查。
“為了提升入網設備質量,我們每月都會對各類物資開展抽檢工作。但是,受限于目前自身檢測能力,有些抽檢工作只能輾轉到各地供應商廠內進行,人員辛苦,效率不高,特別在疫情期間,對檢測工作影響很大。”國網天津物資公司質量監督部主任馮磊介紹,現在建設的供應鏈服務智慧園區,包括電氣性能材料力學試驗檢測區,采用國網首創的智能工業機器人全自動檢測作業方式,物資“足不出戶”便可完成快速檢測。“通過對物資類別、檢測項目、試驗數據,以及設備運行故障等數據采集,可以建立物資全生命周期數據庫。通過對庫內數據進行分析,給出定制化試驗檢測方案,還可針對新中標供應商、采購量較大供應商等特殊群體,動態優化抽檢策略,提升檢測質效。”
據了解,國網天津電力將通過地下連廊設計,將倉庫資源和檢測大廳連接,設計和規劃基于工業物聯網的檢測資源最優布局,物資從出庫到檢測均由機器人自動操作。檢測能力提升至4類A級、26類B級,檢測項目預計擴展到391項,年檢測樣品數由1470件增加到約8000件。
園區建設還將首創區塊鏈技術應用,建設國網先進的檢測試驗“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模式,對同供應商同產品、同供應商不同產品、同產品不同供應商歷史數據、合格率進行統計分析,對供應商設備質量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提升物資“檢儲配”智能運維管理水平。
請繼續瀏覽相關產品與解決方案,或點擊右邊下載: RFID讀寫器和應用方案PDF電子版彩頁